本篇文章1561字,读完约4分钟

原题:历数古长干里东隅史迹

南京长干里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幅员辽阔,是历史上金陵古城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南京主要城市的雏形——越城就位于此。 春秋时代,长干里一带是金陵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范蠡选择在这里建设越城,是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本地区经济命脉的地方,而且,这里有山水卫护、攻守

李中堂的“鸿章井”

长里东隅,即今天的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是历史上著名的金陵机械制造局旧址所在的广阔区域。 关于“1865”现在有很多著述,在此不多赘述。 有必要补充一点。 如果有空,有机会参观1865科技园,游览,别忘了参观新发掘的珍贵历史遗迹“鸿章井”。

雨花门外雨花桥下广阔的外秦淮河南岸,被参天大树覆盖,有一道无形的老井栅,它是晚清重臣、叱咤风云的李鸿章留下的遗迹。

此眼井旁立着大理石铭牌,“李鸿章( 1823——1901 )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职,曾任谥文忠、一等侯。 为了推进洋务运动,公元1865年李鸿章创立了金陵机械制造局。 那一年,李鸿章在这里打井拿水煮茶,和所有官员协商国家,这口井被称为“鸿章井”。 不要轻视这口井,那是当时猛烈洋务运动的“金字招牌”!

当你置身其中,你会触摸到景生情,浮想联翩。 再现现在壮年的李中堂和部下在井边吸香茜,协商国家,计划洋务措施,谈笑风生的场景。

平战与“伏龟楼”结合

长干里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东吴时代驻扎着穿着黑衣的乌衣营。 东晋时期这里是丹阳郡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在城墙拐弯处建起了伏龟楼,后来建成的明城墙,将伏龟楼遗迹永远压在墙脚下,永久埋没。 直到2001年,有关部门在对南京明城墙进行大规模保护维修时,“意外”发现了南唐城墙和伏龟楼,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武定门登上明城墙,向南走10分钟,就到了今天的“金陵遗韵——南唐文化展”展馆,展厅内的老伏龟楼的形象展现在眼前。 南伏龟楼(或“孝侯台”)被称为金碧,规定比普通城门的镝楼小。

伏龟楼顾名思义,“伏”字含有伏击的意思,也有“匍匐”的意思,伏龟楼像巨大的乌龟在巍峨的城墙上爬行,坚硬如岩。 那是南唐在城墙南门东侧建造的镝楼。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积分防守关口,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咽喉、险要,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值得一提的是,平时是市民观光的名胜,战时是军队的要塞,是坚固的堡垒。

宫廷特别提供“鸡鹅所”

南唐观消失后,该地区荒芜、萧条,一口气沉寂了数百年。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大举建都,所以这里突然热了起来,迅速热闹起来。 根据军师刘伯温的计划,通济门外很多地方都有饲养大型家畜和宫殿家禽的地方,今天的象房村、养虎巷、鸡鹅所等,都源于此。 据说象房村是当时饲养大象的地方,正如饲养虎巷的名字,是养虎的地方,朱元璋喜欢喝虎骨酒,这里成了酿酒的原料基地。 鸡鹅所是为皇宫提供家禽的重要场所。

资料显示,现在南京市内,原本有两条鹅巷,为了方便区分,老百姓的习性被称为南北鹅巷。 南鸡鹅巷原址后来改名为小彩霞街,但现在已经废除了。 现存的北鸡鹅巷,东至一枝园,西至北门桥,史料记载,两个地方是古代南京市为老百姓生活服务的家禽市场。 南京有个古老的地名叫鸡鹅所。 恐怕知道的人很少吧。 鹅是罕见的,是宫殿贵族忠实活动的重要场所。

明初皇宫外的西南侧,位于双桥门的南侧,与宁芜铁路相邻,为明代朝廷设立了养鸡等家禽的鸡鹅所。 这些食材是朝廷专用的,当然要选择好的材料,由专家检查、关闭。 但是,关于古地名鸡鹅所,现在只有当地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记得。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拆迁改造,鹅埋在了现代化的大楼里。

打开微信,点击下方的“发现”,采用“扫描”,就可以将网页分享给我的WeChat的力矩。

标题:“历数南京长干里的历史遗迹”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j/3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