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9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副主席习对美国的大力访问引起了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期待。 2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超过6.30大关,创汇改以来新高。 这几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稳定,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事实上,自2005年7月中国开始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换美元升值已经成为经常现象。

2月16日银行间外国汇市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2991元,与2005年7月汇价变更前的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相比,过去6年累计涨幅达31%,平均年升值率为5%, 这是相当惊人的上升幅度。

再加上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因通货膨胀而持续贬值。 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cpi数据,从2005年初到今年1月,cpi年度同比涨幅达到22.2%。 这意味着在过去6年里,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下跌了22.2%。 这也是相当惊人的数值。

人民币对外升值是否意味着对外贬值? 其具体含义与不同的人们完全不同。 对国内客户来说,人民币对外升值不会直接影响他们,这与他们几乎无关(除非通过海外旅行购买商品,否则人民币对外升值不会直接影响国内客户)。 与他们有关的只有人民币贬值,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六年里他们看到的只有通货膨胀,同样金额的人民币在国内购买的越来越少。 考虑到大部分人购买进口商品的机会很少,人民币外升内贬对他们的首要影响是人民币贬值。 物价越来越高,实际收入越来越少。

对于完全面向国内市场,不使用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国内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的情况和国内客户类似,只有物价上涨,纸币越来越不值得。 这些企业的帐面收益可能会增加,但相当一部分只是通货膨胀注入的水分。

对于产品面向国内市场,但原材料需要从海外进口的公司来说,例如钢铁和石化公司,人民币对外升值意味着原材料采购价格支出的下降,人民币内部贬值意味着产品价格的上升,同样数量的产品越来越多 从表面上看,这类公司是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最大受益群体。 但是,这样的公司也受到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压力。 从历史数据来看,过去6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远远低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 这意味着人民币外升内降并未给他们带来实际利益,这就是国内钢铁公司和中石油中石化受到压力的原因。

对于产品面向海外市场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也从海外进口的公司来说,就像东南沿海的材料加工公司一样,人民币对外升值会导致进口价格下降和出口收入下降,理论上利润率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但是,这类公司的利润最终必须兑换成人民币,人民币对外升值直接导致他们账面价值的下降,而且他们不得不面对暴涨的人力价格。 这样的公司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打击。 但是,他们还没有受到最大的打击。 理论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就是他们利润贬值的幅度。

人民币对外升值导致对外贬值最严重的集团是来自国内的原材料,生产设备也来自国内,但产品是面向海外市场的出口公司,如玩具、成衣制造商等。 这样的公司在国内购买原材料时面临着高涨的物价,但产品出口时不得不接受人民币升值后的低价。 出口价格相同数量的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数量也大幅减少,减少的幅度是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幅度。 理论上,这类公司利润降幅基本等于人民币对外升值幅度和人民币内部贬值幅度,即53.2%(31%+22.2% )。 也就是说,即使一家公司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与6年前完全相同,他们的利润也会减少53.2%。 这是沿海出口公司大面积破产的直接原因。 无论有关部门如何回避东南沿海出口公司的大面积破产问题,理论上这个结果都应该存在。

“苗苏: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疑掉进"制度陷阱"”

对一个国家来说,要考虑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部贬值的影响就需要整体解体。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贸易国,所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外汇储备持有国。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意味着即使出口价值不变,中国实际获得的出口收入也会减少,贸易顺差也会减少,外汇储备也会大幅缩小。 其真正含义是国民真正收入的减少(以购买力计算的实际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觉得物价高的首要原因。


基于上述分解,认为长期人民币外升内贬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很难发生根本的变化。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外汇管理体制和出口导向增长模式:在目前的体制下,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必须以汇率比约1比6.3元增发6.3元人民币。 目前,中境外货币储备达到3.3万亿美元,国内增发的人民币超过20万亿元,这些通过出口汇投的巨额货币,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转嫁到国内人民头上,引起人民手中货币的大幅贬值,物价自然会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必然会带来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这成为了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借口。 即使迫于外部压力,国内呼吁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已成为客观现实。 即使中国政府能够顶住海外压力阻止人民币对外升值,也很难对人民币内部贬值采取比较有效的对策。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已经成为中国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特别声明:文案只反映作者本人的意见,中国经济网使用此文只是为网民提供越来越多的新闻,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角度。 转载引用该文时,请保存磁头,注明“来自中国经济网”并签名。

“苗苏: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疑掉进"制度陷阱"”

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独家特辑》

(责任:郭彩萍)

标题:“苗苏: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疑掉进"制度陷阱"”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j/3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