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西安9月22日电(记者杨一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1日宣布考古新发现,陕西省北部神木市的石岗遗址出土23件距今约4000年前的乐器口弹簧。 最新研究表明,这一音乐史的重要发现是中国北方文化沿欧亚草原西、北传的重要实物。

【快讯】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乐器口簧见证欧亚文化交流

石峠遗迹是距今约4000年前的超大型史前遗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这些口弹簧集中出土于石岗遗址皇城台东护壁北段的4层沉积物中,该沉积物是约4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废弃物。

从年到年,考古工作者将这些垃圾进行了细致的筛选,从中发现了23件板簧,其中3件齐全,其他都缺乏不同程度。 另外,加工成骨片和半成品的板簧也有少量出土。

口簧、拔奏体鸣乐器在我国20多个少数民族中流行,多用于娱乐和男女社会交流活动。 石峯出土的口弹簧为骨质狭窄的条片状,由琴鞘和簧片构成,器体上刻有舌簧,通常长约8~9厘米,宽约1厘米,厚仅1~2毫米。 形状多样,每个口簧在琴鞘或鞘头上都有刻纹装饰。

【快讯】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乐器口簧见证欧亚文化交流

考古发现,石峯口弹簧与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古代遗物并存,其中陶器含有双鍐假发、单把假发、粗柄豆等,具有典型河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陶器的特征。 然后,根据碳14测定年,可以对这些口弹簧进行约4000年左右的评价。 石峰口弹簧的制作需要经过截骨、拔簧舌、弹尾钻、精细加工等工序,证明了该时期人们采用工具的能力和器物加工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快讯】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乐器口簧见证欧亚文化交流

石峯遗迹出土的这些板簧,考古背景确定,共存器物丰富,是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结构完整、特征确定的板簧。 请想象这样的场面。 4000年前是空寂寂寥的皇城台,乐师嘴里含有口簧,口腔和乐器的结合诞生了&lsquo。 呷‘ 嗡嗡声,蝉鸣飞舞的声音变成了有仪式感的神秘旋律。 孙勇说。

【快讯】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乐器口簧见证欧亚文化交流

考古工作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考古成果,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5世纪,约2500年的历史中,我国北方、蒙古高原及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地区的欧亚草原东部地区,出土了早期的板簧,它们基本结构相似,都很狭窄。

对此,孙周勇表示,如果将公元2世纪之前的口弹簧出土地点放置在地图上,口弹簧从中国北方扩散传播到欧亚草原的线路自然会出现。 口弹簧的最初传递可能与北方人的北进和西迁有关。 春秋时代,口簧的采用范围持续扩大到周围,进入匈奴文化区域后,扩展到欧亚草原东部,向南进入中原地区。 唐宋以后,口簧爆炸性地传播,扩展到欧亚大陆、东南亚、大洋洲、非洲等地区,成为具有广泛民族性的乐器。

【快讯】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乐器口簧见证欧亚文化交流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宝杰表示,石岗遗址出土了包括弹簧在内的重要音乐文物,大大丰富了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音乐的实物资料,为研究中国史前音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新闻。 石岗遗址发现的口簧可以看作是近代世界各地流行的口弦类乐器的祖先形式,其传递与流传或古代民族的流动和迁徙以及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探讨欧亚草原廊道早期人们活动的重要线索。

标题:【快讯】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乐器口簧见证欧亚文化交流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ly/1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