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西安12月9日电题:黄土地上疯狂的安塞腰鼓

新华社记者蔡馨逸

太鼓槌掉落的瞬间,空气好像破裂了。 100只白羊肚子的手巾,一个腰缠红带的男人敲击腰鼓纵跳,鼓声咆哮,红色丝绸飞舞,黄土震天,气势磅礴… …

千百年来,安塞腰鼓在黄土地上狂躁起来。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文化馆收藏着当地出土的宋代腰鼓的人物画砖。 腰鼓的手握着鼓槌在前后,两腿跳跃,仿佛在敲击挂在腰鼓上的腰鼓。 据考证,安塞腰鼓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安塞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古代被称为塞北锁键。 传说驻扎在安塞的士兵把腰鼓作为刀、弓、箭一样重要的作战工具,用于传播新闻、声援太鼓、庆祝胜利。 腰鼓也从军队传到了民间。 安塞,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鼓队,家家户户都有鼓手。

【快讯】在黄土地上狂飙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扎根于黄地的艺术。 研究安塞腰鼓的当地学者张新德说,过去安塞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 越艰苦的地方,歌曲越多,技艺越高。 人们雄浑高亢地表达了他们不服贫穷、镇压贫穷的愿望和意志,再加上军鼓的基因,形成了安塞腰鼓万马奔腾、排山倒海的气势。

【快讯】在黄土地上狂飙的安塞腰鼓

正是这原始生命力,1984年陈凯歌拍电影《黄土地》去安塞拍摄时,腰鼓当选。 150名鼓手在山梁上击鼓的画面,随着电影的上映,展现在世界观众的眼前。 从此,安塞腰鼓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1996年,安塞区被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年,安塞腰鼓被列入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0岁的刘占明是安塞腰鼓省级传承者,被当地人称为安塞腰鼓总导演。 8岁开始跟着父亲打鼓,15岁进入文艺推广队,腰鼓亮相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海世界博览会、国庆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舞台,先后在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街头

【快讯】在黄土地上狂飙的安塞腰鼓

随着安塞腰鼓提高认知度,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学习和传承的队伍。 安塞区非遗留保护中心主任殷宇鹏表示:“我们建立了传承者电子档案和15个传习所,将安塞腰鼓纳入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室,开始从人偶那里传承民间艺术。

安塞腰鼓虽然学习简单,但很难做好。 刘占明说,安塞腰鼓的表演注重六种力量:摇头有力量,抡锤子有力量,踢起来有力量,转身有力量,跳起来有老虎力量,全身都有牛力量。 目的是让观众看到精神,让观众看到精神。

安塞区白坪街道冯家营村村民周志战于年5月登上冯家营村千人腰鼓大舞台,成为职业腰鼓手。 冯家营村有246名职业鼓手,如周志战,他们以悦耳的腰鼓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 年,千人腰鼓大舞台接待游客46万人,依赖文旅产业家增收约7000元。

【快讯】在黄土地上狂飙的安塞腰鼓

腰鼓对于出生长大的安塞人来说,不仅是我们从小接触传承下来的文化,现在也成为了许多人增收致富的手段。 周志战说他拿起鼓槌开始敲击。

这鼓声,从千年前的古战场传到了新世纪。 这一步,从黄土高原的山间跳跃到世界舞台。 这种精神,从腰鼓手的脸扩展到了各观众的心中。

谭鹏

标题:【快讯】在黄土地上狂飙的安塞腰鼓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