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59字,读完约9分钟

原题:蒸后撕下复原纸,特制竹签清木经积墨

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张木经修复记

修复师使用特制竹签,将经板上堵塞的墨水稍微去除后拍摄/记者袁艺

修复师撕下一页本砖拍摄/任毅

日前,云居寺珍贵文物修复成果展在云居寺药师殿北配殿开幕。 此次展览是云居寺首次向社会大众展示文物修复的阶段性成果,现场展示的已修复的明代纸经和清代《龙藏》木经板吸引了无数观众。 修复文物需要经过那些工序吗? 为什么修复了四年的文物老鸨? 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走进修复师的业者办公室,揭开了文物修复的魔法面纱。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房山云居寺收藏的石经、纸经、木经号为三绝。 去年,云居寺的石经原石与明代纸经、清代“龙藏”木经板等珍贵文化财产一起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2003年,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云居寺的纸经和木经属于国家级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但是,这两种珍贵文物在辗转保存的过程中,由于历史、保存条件等诸多原因,出现了许多病害。 从2004年开始,云居寺开始了纸经、木经的文化财产保护事业,经过4年的发展,现在云居寺已经完成了208张卷烟经和203张木经板的修复事业。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95后修复师用特制竹串

清除木经板上的油墨滞留

进入木器漆修复部后,带编号的木经板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 北青报记者观察到,这些木经板上有被虫子吃掉的,有出现裂缝和变形的,也有快要损坏的。

修复师朱旌肇正伏案工作。 他先把木经板干洗,用柔软的毛刷和棉棒清除表面的灰尘和霉菌,然后用蒸汽清洗机软化经板表面的油墨池,用特制的竹签清除堵在经板上的一些油墨池。

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竹签,朱肇斛告诉北青报记者,清除木经板上的积墨是修复工作的重要一环。 竹签这个工具变得特别重要。 朱肇和其他几位修复师根据自己的随意制作专属竹签。 他的竹签在两端,粗的用来清洁木经板上的微生物残留,细的用来清洁字嘴之间的墨水。 朱肇斛1米8的大小,每次采用竹签都弯成90°。 头几乎都埋在木经典的木板里。 修复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但朱肇的鼻尖上渗出了薄薄的汗珠。 他手上的竹签已经没有竹子本身的颜色,完全被墨覆盖着。 堆墨是细致的工作,朱肇像雕刻师一样,去除一些多余的墨。 清理许多杂七杂八的木头经典板,他经常需要一个星期。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朱肇95天后,在大学学习文物鉴定和修复专业。 年龄虽小,技术却很老练,和他一起接受这项修复任务的有6名修复师,都是95天后,离大学毕业还没几年。 这些年轻人总是坐在修复台前一天,他们很少说话,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自己手上的木经板交流。 他们近两年来修复了203块清代“龙藏”的木经板。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这项工作不仅是修复,保护也是最重要的。 同样,修复师魏子茜告诉记者,许多木经板变旧脆弱,看起来很完善,但里面是空的,一碰就塌下来。 这告诉他们不仅要轻拿轻放,修复时还要慢慢用力,清理结束后,按比例配制特制橡胶,多次涂在木经板上,让橡胶慢慢渗透,加强木经板。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刘国胜是故宫博物院木器修复组的老师傅,退休后被邀请到现场指导。 但刘国胜表示,修复木经板和修复故宫的木造家具还不一样,首先材质不同,修复木经板的许多以前就流传了修复技术也是第一次接触。 每个木经板上都有字,如何保证修复,对木经板上的字体造成最小的干扰,也是这次修复工作的挑战。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修复师朱旌肇先生清洁地拍摄着木经板/记者袁艺先生

用经典的修复方法进行蒸

揭下一页砖

如果说木经板的修复工作需要精益求精,那么像蝉翼一样修复薄纸就更是如履薄冰。 与石经和木经相比,纸经显得特别单薄,安全性是纸经在修复过程中主要遵循的大致情况,各工序在开始前都有安全预案,在修复中有保障,需要事后判断。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对此,拥有30多年经验的原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小组专家张平深有体会。

我们拿到纸经后,必须先检查它。 就像医院给患者开检查单一样,张平告诉北青报记者,纸经有数百年的历史,除了自然破损外,不得人为翻船、破损。 这些纸存在水污染、断裂、棉化、蛀蚀等多种顽疾,古人修复时也有不平整的地方。 张平和其他修复师既要对症下药,又要保证纸经的古老,让纸经延续原有的文物性、资料性和艺术性。 张平说。 与氧化剧烈的纸相比,他们必须用弱碱性物质中和,以提高纸的ph值,延长其剩余寿命。 对古人修复时不平整的页,必须撕下或平整,但对古人的补丁必须保存。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在纸经的全部病害中,粘连是最常见、最难修复的项目。 许多纸在发霉后,粘连得很硬,就像沉重的书砖一样。 对于这种病害,张平沿用了经典的修复方法。 也就是说在锅里蒸10分钟,趁热拿出纸经一页一页地撕下,黏稠的纸经一次只能撕下1厘米,一本书的纸经需要重复几十次。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除了继承古书进行手工修复外,这次也活用了机器的修复方法。 张平告诉记者,有些书被虫子蛀得满是洞,这样的书需要用裱糊的方法修复,裱糊后需要用胶水粘住,但是胶水会引起虫子,不利于纸经的残留。 这次,他们采用纸浆补充机进行修补。 张平表示,制浆机是20世纪90年代国家图书馆自主开发的设备,修补前用碎浆机分离纸纤维,将页面排列成一张纱网后,向制浆机注入3寸深的水,将纸纤维注入水中。 一切就绪后,启动补书按钮,水流开始流失,水和纸纤维一起通过书页缺口处后,屏幕拦截纸纤维,补充全书书页缺口处。 这个还没完,需要补好后把书页拿出来夯实,晾干。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补充我们的纸浆书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但是以前的补充机只补充了小书,所以这是第一次补充这么大的纸经。 张平告诉北青报记者。

纸经和木经板的病害调查

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年,云居寺正式开始了纸经和木经的文化财产修复事业,但直到年,修复事业才正式开始。 在这一过程中,纸经和木经板相关基础病害的调查和研究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在正式修复之前,研究小组需要对纸经和木经板进行健康检查。 说起其调查时间,首都博物馆的研究员何海平至今记忆犹新。 何海平参与了这次木经板的调查,他回忆说每次调查都需要进入云居寺木经板仓库,那是一个比较密闭的空间,冬天阴冷,寒冷逼人,穿再厚的衣服也没用。 夏天很热,一进去就出汗。 木经板有自身的重量,也有长近80厘米、宽近30厘米、大小只有4斤的木经板。 拿着的时候需要用双手。 何海平告诉北青报记者,既要小心携带,又要仔细调查其病害。 任何木经板都不需要修理。 需要修理什么? 请记录下来。 但这还不是最痛苦的。 因为木经板已经在仓库里睡了多年,拿着木经板的时候,很多时候木板还没拿到,上面的灰尘已经洒了脸。 不能忍耐着咳嗽和打喷嚏。 何海平说,很多木经板都烂了,打喷嚏的瞬间,很有可能会震裂。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前期的调查工作很重,回来后的总结工作也不轻松。 何平表示,经过一年的实地调查,研究小组将对当时拍摄的照片逐一进行筛选,汇总记录的数据,最终编制长达数百页的研究报告,并根据该报告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进入正式修复工作。 这个方案是后期修复师们修复时的重要参考。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存储器

云居寺纸经、木经

保护刻不容缓

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寺院珍藏22000余卷明代纸经、7000余张清代《龙藏》木经板,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与房山石经并称为云居寺三绝。 由于历史、保留条件等诸多原因,其保留情况逐渐显现病害风险,年代久远,蛀虫、霉变、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已经难以完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为保护这两件珍贵文物,年,在云居寺首届晒经节上,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签订了《云居寺明代纸经、清代龙藏木经板保护合作意向书》,正式启动科学化、规范化的保护工作。 同年11月,云居寺藏纸经、《龙藏》木经板文物保护修复计划书及云居寺藏明代纸质经典、《清龙藏》木质经板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相继出台。 年初,第一阶段的修复工作正式开始。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文物保护修复的根本是保护和恢复现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胡东波说。 胡东波及其团队在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的协助下,开始了纸经书、木质经板的前期病害调查。 他们对比病害情况,经过科学论证,制定了云居寺藏纸经、《龙藏》木经板文物保护修复计划书及云居寺藏明代纸经书、《龙藏》木质经板文物保护修复方案。 需要通过灭菌、清洗、脱酸等步骤使这些文物摆脱目前的状况,然后根据修复情况适当调整方案。 胡东波说

【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项目实施期间,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和修复人员还多次聘请国家内容物专家指导、修复技术教授,提出了宝贵建议,控制病害的消除、劣化,延长了文物主体的寿命。 (记者刘烨)

:郭成

标题:【快讯】云居寺208卷纸经、203块木经修复记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