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上海7月22日电题: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邱冰清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剧团重新开工,歌曲重新上演,昆曲故乡苏州城、上海滩的舞台又热闹起来。

昆曲艺术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我国非遗存之首。

最初的昆曲清唱方法为主流,到明代中叶为止,长期居住在江南的魏良辅总结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点,创造了水磨腔的歌唱体系,之后昆山人梁辰鱼推这个歌唱腔,结合范蠡和西施的传说,登上昆曲第一剧《浣纱记》的舞台。 至此,昆曲从雅士清唱发展为造型匀称的舞台剧(昆剧),随后有汤显祖著名的临川四梦《紫钉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

【快讯】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清代中叶昆曲乃至辐射影响了全国许多剧种,推动了戏曲的改良、改革和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飞速发展的昆剧将歌、舞、剧、技融于一炉,完善体现了我国古典戏曲强大的生命力。

戏曲编剧魏睿撰写昆剧新作《浣纱记传奇》时,发现昆曲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数百年后也拥有引人注目的网红基因。

例如曲圣魏良辅在改良演唱口的时候,经常试着自己演唱,梁辰鱼在创作时也很努力。 回顾昆曲的形成,这些祖师爷就像是第一代昆剧的小生。

如果昆剧团没有好的小学生,就不太能想象这种状态。 有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翟翁之年的国家一级演员蔡正仁说:“昆曲不能跳过小生这个职业。” 京剧也有小生,主角是老生,配角是小生。 在昆曲中,小学生是主角。

蔡正仁师承俞振飞和沈传透明等昆曲名家,饰演《牡丹亭》的柳梦梅,饰演《长生殿》的唐明皇,在昆剧《曲圣魏良辅》中饰演魏良辅,向内祖师爷表示敬意。 近年来,跟随蔡正仁学习小生工作的青年增加,目前张军、黎安、胡维露、张争耀等活跃在第一线。

【快讯】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目前,昆曲从业者积极应对快节奏的网络传播,水磨腔曲不高,不寡居,知音多。 从《牡丹亭》的创作编排来看,证实了昆曲近年来的繁荣和创新。 从北京到江苏,到上海,再到海外,有大厅版、传承版、精华版、园林版、青春版、中日版等。

【快讯】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疫情的发生,将进一步逼迫昆曲舞台与科技的联系、融合。 例如,江苏昆剧院通过5g呼声缓慢的活动,重新拉开了昆曲表演的帷幕。

昆剧的魅力在于一唱三叹。 5g信号的高速率、低等待时间的特征,可以降低画质传输中的损失,提高视觉感受。 南京原本只有137个座位的兰苑剧场,有一晚的直播,累计2000多人在线观看。 网民们不断留言说演员的表情比想象中更清晰。

【快讯】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不满足于简单的5g直播,在5月的实景公演《桃花扇》中,江苏昆剧院结合了虚拟现实( vr )和昆曲。 参加者可以戴3d眼镜,打开相关手机的客户端后,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敲击、滑动手指,选择任意视点观看演出。

新技术和无保留的结合,不仅给昆曲带来了新的活力,也降低了昆曲赏析的准入门槛。 观众只要十几元的票价,就可以坐在家里享受贵宾般的剧场体验。 昆曲公演也借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了很多人了解昆曲、欣赏昆曲的机会。

【快讯】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郭成

标题:【快讯】昆曲:"百戏之祖"的"网红"基因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