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2字,读完约7分钟

最新出版的《100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图画书的封面是刚摘下口罩的援颚医务人员的肖像画。 照片,用被口罩勒住的深深的痕迹和白衣天使的坚毅眼球,久久地凝视着。

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李贽带队为援助全体下巴医务人员拍摄的4.2万肖像画之一。 这个主题是天使雕像的拍摄工序,用镜头向逆行者致敬,在历史上留下了宝贵的影像文件。 李贽说,这不仅是一幅4.2万多的肖像画,也是一个4.2万多幅的故事,更是4.2万次以上的感动。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为了不能完成任务而出发

2月20日,正处于疫情攻防阶段。 当晚,李贽率领中国摄影家协会四人小分队抵达武汉。 他们这一行是为了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仅仅一天前,李贽刚接到中央领导小组推广小组的任务,就给每位声援湖北的医务人员拍了肖像照。

我准备好去武汉了。 一个月前,李贽向报社求战,但他并不认为真的必须在到汉时承担双重任务,一边做一线采访事业,一边组织摄影力量,完成为天使造像的有意义的肖像摄影工程。 当时支援下巴的医务人员有3.3万人,但后来增加到了4.2万人。 这样的任务,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只有各尽所能,能拍摄多少。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抵达当晚,他们立即与湖北摄影家协会对接,动员了多家在湖北采访的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的摄影记者,与前来支援的河南摄影小分队一起,很快组成了60多人的摄影队。 迄今为止,这些人没有和我们谈论回报和补助。 一切都是义务。 对于这个特殊的队伍,李贽感慨万分。 在武汉,只有摄影记者享有自由活动的特权。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李贽给球队规定了两个基本的工作底线。 一是不得拍摄干扰医务人员的正常治疗工作,二是绝对不得影响医务人员的安全和休息。 因为拍照的瞬间要摘下口罩,所以有不可预知的风险,所以即使是清洁区,也必须尽量缩短拍照的时间。 医务人员从病房出来后,吃饭前的空闲时间和即将进入淋浴室之前是宝贵的拍摄时间。 几个医疗队在同一时间下班,时间管理可能会很严格。 李先生计算出,人均拍摄时间为1分钟左右,摘下口罩拍摄可能只有几秒钟。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最初几天,摄影小组一天在医院工作12个小时。 防护用品只有口罩。 我很担心每天晚上睡不着。 如果队员感染了,不仅无法向他们的家人说明,对被拍摄的医务人员来说也是风险。 随后,经过调整,摄制组获准进入医务人员驻地。 这个时候拍摄进度加快了,基本上摄影师一天能拍一个队,大概一百多人。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拍摄了医患关系的理想样子

在1998年的洪水救援、2003年的SARS消灭、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第一线,都有李贽忙碌采访的身影。 但是,这次刚到武汉,他还很恐慌。 当时,在北京连口罩都买不到,酒精也坐不上高铁,气氛非常紧张。 到了武汉,到了冬天,没有暖气,不允许开空调,有些摄影师睡觉的时候,不能脱衣服,不能洗澡,谁都害怕。 随着拍摄进度逐渐明朗,防护设备的补充完善,这种恐慌感渐渐消失。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17年前,李贽主动邀请,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SARS重症病房呆了10几天。 这次,他的心情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时没有移动网络,新闻传播非常困难。 现在手机可以直播了,很多患者自己都成了新媒体。 特别是如果病房没有家属的陪伴,这部手机相当于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特效药,对安抚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李贽在采访中发现,给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加了微信,下班后利用休息时间,及时和患者沟通信息,有时打电话几十分钟,也起到了心理医生的作用。 患者拍下了许多医务人员在病房的工作人员的照片,记录下了他们心中的白衣天使。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在拍摄肖像照片时,许多医务人员会积极展示自己手机上的照片。 他们经常,特别担心某张床的患者。 这种亲人比不上亲人的关系感动了李贽,他以你是我最担心的人为主题,拍了一群医务人员展示手机相册的照片。 这张照片发表后,一位网友评论说,看到了新时期医患关系的理想面貌。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疫情结束后,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在同期拍摄的小视频中,李贽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据他提醒,下巴医疗队中,80后、90后占70%,很多人有老人有孩子,他们回答最多的是想和家人在一起,武汉的经历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有些女孩希望国家指派男朋友。 因为平时工作很忙,没有恋爱的机会。 很多医务人员是第一次来武汉,疫情过后,回到武汉,吃热干面,爬黄鹤楼,看樱花和长江大桥,说是一起拼了命的武汉&lsquo。 战友再次相聚。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拍摄史上空前的壮举

最初,医务人员不了解摄影队的工作,对拍照也有抵触。 因为大部分都是女同志,年轻,担心拍得不好看。 毕竟脸是伤,状态也很累,不想拍,所以我们也尊重她们的个人意志。 照片出来后,还是得到了大家的同意,后悔没有有人拍,让我们追加了拍摄。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从月21日到3月底,4.2万人的肖像摄影事业基本完成,持续了一个多月。 光是李贽一人,就拍摄了13支医疗队,完成了2000多人的肖像照片。 为了便于整理档案,拍摄时,李贽会请每位医务人员在a4纸上写上自己的公司、名字。 他还仔细地保存了这些复印资料。 这些签名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 我们回北京的时候放了好几箱。 下次打算和国家博物馆合作。 可能会放入展览会。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4月25日,李贽和中国摄协小分队告别奋斗了66天的武汉,坐上了返回北京的列车。 回顾4.2万张肖像画背后的故事,李贽感慨地说。 这不仅是他20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职业经历,而且是中国乃至世界摄影史上空前的壮举。 照片与人类历史的迅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它是最真实的记录。 肖像摄影是最朴素的艺术形式,不仅表现了这个身体,还表现了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甚至精神状态。 所以肖像画看起来很简单,但赋予的内涵非常丰富。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据他所说,现在很多人过分追求照片的冲击力,或者对光线和构图很讲究。 他希望通过更朴素的表达,传播影像背后深厚的精神力量,让我们静静看着,思考,可能更重要。 例如,“100名摄影师聚焦covid-19”图画书封面的照片用的是原图,没有进行后期的调色。 从这位护士的眼神中传来的坚毅、沉稳,非常具有代表性。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我们不是为了拍摄而拍摄的,也不是出了所谓的大作来到武汉。 李贽说,抗日战争时期,即将进入战场的敢死队员明知照相机没有胶卷,却让摄影师按下快门,寻求其信仰的力量。 他告诉记者,对于天使摄影队的所有身体来说,这次武汉之行既不是采访,也不是艺术创作,越来越多的是生命的体验,是精神的升华。 在这种情况下,每张照片都是好照片,特别是对医务人员个人来说,每一张都是他最难忘的纪念。

【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郭成

标题:【快讯】4.2万张肖像照记录下4.2万次感动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