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8字,读完约5分钟

中新网的客户端北京4月29日电(记者上官云高凯)人过了中年,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年轻了,父母老了,生病和死亡仿佛被时间直接推到了眼前。

有名的主持人敬一丹最近出版的新作中,也记载了对失去自己亲人的痛苦和生命的想法。 年,她妈妈被诊断为癌症,敬一丹和老人一起度过了最后一段温柔的时光,并把点滴记录在了书里。

在这本书里,也有对母亲怀有无限思念的女儿。

满足妈妈的愿望

年,敬一丹从央视退休。 之后,除了继续做一点专栏之外,她还当了老师,写着写着,过着快乐充实的日子。

但是,坏消息打破了这种平静。 年10月,敬一丹的母亲被诊断为癌症。 从那以后,敬一丹一直守在母亲的病床旁,度过了和母亲最后一段温柔的时光。

平时,敬一丹的妈妈很喜欢保留和分享生活点滴,曾经通过书信、文案、影像记录了自己和家人的许多经历。 这次,也是在睡觉的时候对她说“写下这一段吧! 不会写了。

敬一丹明白母亲最后的愿望,但怎么也没想到离别会这么快就来。 年4月27日,母亲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那天正好是敬一丹的64岁生日。

在极度的痛苦中,她接受了以下解释: 64年前的这一天,我第一次离开了母体。 64年后的这一天,我再次离开了母体。

妈妈是习性记录的人,她没有能力记录的时候,我会做这件事。 敬一丹决定实现母亲生前的愿望。 如果我不用这样的方法记录那个的话,我好像很难让自己安心。

有价值的记录

写的过程有点困难。 敬丹多次因悲伤而中断写作,当我终于写完的时候,我想我完成了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也完成了与母亲的灵魂对话。

她给自己的新书取名为“床前明月光”。 这是以前的深夜,在床前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想到的,那是很痛苦的经历,感觉妈妈有点进入了暗夜。 但是,即使是黑暗的瞬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也会有光。 那就是月光。

事实上,敬一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着明确的构想:虽然不能分担失去亲人的痛苦,但生命的体验是可以产生共鸣的。

例如,如果亲人身患绝症,要不要如实告知? 面对生死,应该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亲人受到很大的痛苦,没有治愈的希望时,该怎么办?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选择。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我更冷静地认识了我的近亲,认识了我自己,认识了血脉,所以即使很痛苦,这个记录也是值得的。 她说

母亲的死让敬一丹空前地意识到自己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

我以为是夕阳、黄昏呢,那还不是我的,那是我父母的。 但是,我想妈妈去世后,我马上站在夕阳中,马上看到月光,看到了天渐渐黑下来的一步。 她说

只有父母的爱,才是指离别

确实如人们常说的,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指重逢,只有父母的爱才是离别。

妈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生活方式。 她是个很积极的人,头脑清醒,有方向感。 一想起母亲,敬一丹的悲伤几乎无法掩饰。

以前,敬一丹把母亲68年留下的1700封信制成书,把这本书送给母亲时,她正在进行放射线治疗。 我一直认为这些家信是我们最宝贵的财产。 希望母亲看到那个成为作品的时候,在精神上得到力量。

我们的孩子,当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失去能力时,他们也不一定需要肯定、鼓励和赞扬。 就像我们小时候经常得到他们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一样。 这是我做的让我高兴的事。 敬一丹说。

对于病重的亲戚,陪伴也许是不可替代的药物。 她对此深有感触,陪伴不是探望,陪伴是朝夕相处,在各种琐事中,让我们的好朋友感受到了有你。

为明天写的书

母亲去世后,敬一丹想去母亲生前留下许多痕迹的地方,但她总是想在那里能找到母亲年轻时的痕迹。

母亲去世后,我感到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一开始,敬一丹很难接受这样的精神空缺,但后来我意识到我必须接受这个空缺。 这个空缺一直伴随着我。

我想对她来说,送别母亲的过程也是自己认知生命的过程,经历了这样的失去。 有了这样痛苦的记录过程,应该会对生活有越来越多的重要性和憧憬。

所以,《床前的明月光》记录了昨天的事,是为了明天写的书。 敬一丹说,面对时间,面对明天,我们希望从现在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生命在思考。

‘ 生命这个词,我们真的理解吗? 敬一丹希望我们在面对生命时能有越来越多的闲情,我认为这是健康的人生态度。

她在新书的后记中写道,逝者远去,留给我们的一切都将保持生命的温度。 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有助于获得我们内心深处的宁静。

擦掉眼泪,在阳台上种花,用妈妈留给我的种子。 (完)

黄蕴涵

李志

标题:【快讯】敬一丹出书怀念母亲:陪伴就是朝朝暮暮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