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4字,读完约3分钟

一列绿皮列车从昌平北站缓缓开出,在昏暗的夜色中,渐渐游向绵延的群山之中。 经过一夜劳顿,列车通过数不胜数的隧道,绕过百十座山峰,最终走出北京的北山,停留在辽阔的原野上,这里就是赤峰。

位于北京东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不是一座纯粹的蒙古文化之城,它有许多文化形象,让我探索了历史的深奥和有趣。

连接历史文明和游牧民族文明的赤峰

从赤峰站出来,直达赤峰市博物馆。 作为地级市的博物馆,其建筑风格和装修非常大气,一点也不亚于省级博物馆。 历史上的红山文化、秦汉青铜文化、契丹和蒙古草原文化,是赤峰博物馆的三大要素,也是赤峰市最独特的文化形象。

【快讯】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有名的玉猪龙,从赤峰出土。 作为历史上文明最辉煌篇章之一的红山文化,出现在这片沃土上。 其实,有名的红山文化,只是历史上文明的一小部分,只是赤峰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早期人类文明活动区域,还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夏家店文化等。 大量出土文物见证了几千年前华夏祖先真实的生存状况,那是距离现在非常遥远的时期,也是无知与文明、黑暗与曙光交织共存的阶段。 其中最具象征性的当然是玉猪龙,反复出现在历史书和录像中,成为历史文明的典型象征。

【快讯】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我在赤峰博物馆看到过这只玉猪龙,这是复制品,但给我很大的冲击。 它的样子是现代的极简主义风格,简洁的c形刻画出了古代前人高超的技术。 根据《文物》杂志1984年第6期相关文案,该文物于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呈墨绿色,高26厘米,完美,身体卷曲,吻部向前延伸,微微向上弯曲,嘴巴

【快讯】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我看到的实物,和研究资料的介绍一样,但在博物馆昏暗的灯光照射下,似乎展现出了更神秘的光泽,见证了几千年清晨黄昏的更替,沧海桑田。 博物馆讲解员说,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象征,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据张立平《赤峰史话》介绍,用两组相互平行垂直的直线连接这条玉龙周围的外缘,正好构成正方形,玉龙的头颈和躯干的比例与现代审美学中的黄金分割理论十分吻合。 事实上,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能制作出如此精巧美丽的器物,真是令人惊讶。 说不定,哪个华夏先民的技术水平和文明水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而玉猪龙的出现,意味着农业社会中等级秩序的出现,将其认定为某种礼器是没有道理的。 红山文化后来消失在时间的尘埃中,但其文明的巅峰,足以让子孙后代钦佩和敬仰。

【快讯】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赤峰古文明的另一个顶点出现在契丹时期。 此前赤峰地区是东胡、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凝聚地,但不是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心地带,直到契丹崛起,这里再次成为历史焦点。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契丹人出生于锡拉穆河和老哈河流域。 这里属于今天的赤峰市内。 趁着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的大乱,契丹政权的版图迅速扩大,北宋在建国初,契丹人都不敢南下。

【快讯】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此后一百多年,契丹人相继选择契丹和辽作为国号,政权面积广阔,最强大的时疆域西端到了阿尔泰山,东端到了萨哈林岛。 北宋与潞渊之盟后,辽宋之间出现了持久的和平。 从1004年宋辽澎渊之盟到1120年宋金海上之盟,两国和平共处时间长达100多年,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稳定时期。 辽由于与宋朝长时间的交流,中后期也实现了深度汉化。 但是,辽也保留了自己的契丹民族风俗,其中最有优势的是四点擂钵制度,辽的冬钵之地是广平淀,就在今天赤峰境内锡拉穆河与老哈河汇合的地方。

标题:【快讯】在草原时光密林感知中华文明的叠与融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