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8字,读完约3分钟

探讨对山阴路132进行微更新,从文物保护、历史风貌上取消立体壁画设计

鲁迅故居闭馆63日重开,背后有精细化管理考试问题

本报记者施晨露钟菡

昨天,位于山阴路132的大陆新村的鲁迅故居在闭馆63天后再次对外开放。 在这63天里,山阴路132进行了微更新。

上午9点,记者走进胡同,仍有工人在焊接,火星不时飞溅。 一旦有人通过,工人师傅就会暂停手里的东西。 地面上堆积着镂空的金属挡板,安装在胡同民房外壁裸露的管道、电线的外侧。 胡同南侧,部分居民家门窗装有统一样式的暗红色雨棚,部分拟安装的雨棚堆在胡同角落。

【快讯】鲁迅故居闭馆63天重开 背后有道精细化管理考题

鲁迅的故居在这条细长的胡同的最里面,门牌号码是山阴路132弄9号。 这是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新式建造住宅,坐北朝南。 1933年4月11日,鲁迅带着广平和儿子海幼儿移居,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 这是鲁迅在上海的最后寓所。

这次鲁迅故居胡同的微更新,首要是为了改善周边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照顾到了文物保护的诉求。 两个目标并不矛盾,但在设计、施工上有无数具体细节。

根据最初的设计方案,微更新后的胡同最大的亮点是设置鲁迅的半身像+书籍的立体壁画。 最初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亮点虽然没有引起好的呼声,但提出了城市、纪念馆、居民、专家等各方面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深刻驳斥和思考。

【快讯】鲁迅故居闭馆63天重开 背后有道精细化管理考题

最终,该计划被调整,亮点被取消,但留下了历史保护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宝贵经验。

居民认为立体墙上的画很灵

75岁的吴大妈是鲁迅故居讲解员志愿者。 她说,原来的立体墙绘3d效果图,有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翻开的书,大家都很满意,那很灵。

山阴路132弄到了鲁迅的故居胡同,从去年11月12日开始进行了微更新。

鲁迅故居作为首次建成的上海鲁迅纪念馆所在地,于1951年1月7日对外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人物类博物馆。 1956年,纪念馆在鲁迅公园内新建。 1959年5月26日,鲁迅故居被宣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机构,其文物保护和开放运行由上海鲁迅纪念馆负责。 现在故居内有400多件文化财产,大部分都是原物,再现了鲁迅生前居住的原貌。

【快讯】鲁迅故居闭馆63天重开 背后有道精细化管理考题

鲁迅住山阴路132弄9号时,先后创作和编纂了小说《物语新编》、《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并介亭杂文》等7本杂文集,翻译《木刻纪程》等4本外国文学作品。

上海近代城市的迅速发展与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密切相关,鲁迅无疑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在上海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中,宋庆龄、陈云、蔡元培、巴金、邹禄勇等曾与鲁迅有过交集。 这些名人的故居成为城市独特的建筑风景、历史见证和人文记忆。

【快讯】鲁迅故居闭馆63天重开 背后有道精细化管理考题

鲁迅故居多年未改造翻新,比较古老,微更新正是时候。

在设计方提供的“鲁迅故居胡同微更新概念设计”方案中,记者看到了对现状问题的分析和梳理,如非机动车占用通道空间,影响视觉效果。 建筑物立面杂乱、灰色冰冷的文化展示形式太旧、景墙展示形式太薄、复制品和胡同口标牌重复。 胡同与故居空间没有过渡的联系… … 这次故居将对胡同进行微更新,使之越来越融入鲁迅的元素,使胡同更具时代感。

标题:【快讯】鲁迅故居闭馆63天重开 背后有道精细化管理考题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