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4字,读完约3分钟

我不记得是第几次来大理的喜洲镇了。

位于云南昆明到丽江的要冲,获得了西依苍山、东临洱海、交通、农耕、渔猎等诸多便利,喜洲地理环境优越。 这里隋朝被称为史城,唐宋之间是南诏、大理国的大厘城,被认为是古代南诏国时代的十眼睑之一,之后演化为茶马古道重镇实乃顺理成章。

【快讯】喜洲古镇的味道

这次,我和几个朋友坐在古镇四方大街的小饭馆里时,突然想吃以前吃过的当地最有名的小吃喜洲。 它主要由小麦粉、葱花、肉糜等制成,分为甜咸两大类,类似北方烧饼,鲜香可口。 看着一边嚼着喜洲的粑粑,一边在窗外南北穿梭的游客,我的想法也远走高飞了。

【快讯】喜洲古镇的味道

在喜洲的美食中,除了喜洲粑之外,还有名扬天下的下关沱茶等。 觉得喜洲古镇回味无穷,不仅仅是这些美食。

与大理其他因美丽风景而闻名的乡镇不同,喜洲古镇最吸引人的是其浓郁的人文气息。 要说它的味道,我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天空气中漂浮的笼子的香气。 二是这里有白族特色的民居。 第三个是在这里随处都能感受到的文化味道。

【快讯】喜洲古镇的味道

走在喜洲町古朴的街道上,看着哪个年代久远、长满斑驳的土墙和杂草的屋顶,似乎看到了久违的乡村生活。 这不是城里人常说的乡愁吗?

进入有名的严家大院,一切仿佛使现在的人回到了过去。

位于四方街角的严家大院被公认为喜洲镇乃至整个大理白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白族民居建筑。 严家大院的主人名叫严子珍,是正宗喜洲人,别号苍逸老人,是白族着名的儒商。 他上了晚清,是喜洲有名的永昌祥商号的创立者,被称为巨大的贾大商。 建于1907年的严家大院,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有三间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角楼,雕刻梁画栋,以优美的文画为装饰,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快讯】喜洲古镇的味道

其实,整个喜洲镇都可以看到古朴的白族民居院。 现在还剩下宝成府、董苑、尹家大院等约100家。 全镇自明,清以来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了严家大院,沿着石板路一边走一边拍,我还参观了当地有名的赵府和张进士府。 建造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镇,喜洲从崇文重教以前就流传下来了。 建在市中心四方街道上的题名坊,是喜洲人的光荣名单,记载着喜洲历史上的名人。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喜洲共出了31名进士。 我们参观的赵府是清朝嘉庆乙丑年间进士赵廷俊的宅邸,建于1839年,也是一进四院的白族建筑。 这位赵进士与晚清名臣林则徐交情深厚,他去世后,林则徐为他手写了墓志铭。 张士府是清朝光绪年间为进士张士铽建造的。 喜洲张氏是白族名门的姓氏之一,自古以来就出了很多官员。 近代知名人士如辛亥革命先驱张耀曾是法学家,担任中国同盟会总干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合同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合同法》,之后还参加了袁世凯讨伐护国运动。

【快讯】喜洲古镇的味道

喜洲町的一角有一座大慈寺,是今天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华中大学西迁的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免战火,华中大学于1938年7月10日从武汉举校南下,最后在喜洲开明士绅的力量的诱惑下,于1939年3月抵达喜洲,上传了著名的刹那大慈寺,多次开办学校,培养了众多人才。 华大师徒的到来,给小喜洲带来了众多的外来文化和新鲜气息,可以极大地拓展偏于边疆的喜洲人的视野。

标题:【快讯】喜洲古镇的味道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