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11月7日电题:吴桥杂技:乡村小花园的传承与固守

新华社记者冯维健、王民

在河北省吴桥县铁城町张松村杂技小院,60多岁的杂技老艺人何书胜率领十几个弟子观看电视转播。 老年人有时眺望院子里堆积的杂技工具,向记者讲述师傅带他去石家庄看杂技节的场景。

吴桥是有名的杂技之乡,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历经32年,已经成为吴桥的名片。 何书胜说,但是杂技节没在吴桥干过,我作为吴桥人希望它成为&lsquo。 回家,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何书胜是杂技节的铁杆粉丝,也是眼前杂技小院的院长。 几代人表演杂技,到了他孙子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了。 据何胜说,他从4、5岁起就跟着父亲走钢丝或骑独轮车,从20多岁起就带着班子和弟弟妹妹一起租马戏团表演杂技。 1983年,何书胜创立了自己的杂技团,在全国各地进行公演。

【快讯】吴桥杂技:乡村小院里的传承与坚守

20世纪90年代后期,民间杂技团逐渐走下坡路。 招徒弟难,演出难,民间团体多为传宗接代,教育、管理、节目创新鲜有突破。 何胜说过,无论多么困难,也不能多次丢失祖先留下的宝物。

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何书胜无论走到哪里,都向当地有名的杂技演员求教,反复思考他们的演出录像,设法用新元素包装,从以前就开始传艺。 在他看来,创新也是一种坚守。

几年前,何书胜和在舞蹈学院当老师的朋友一起拍摄,想出了通过舞蹈来提高杂技观赏性的方法。 他们将悦耳的“泉水响起”和流行的舞蹈元素巧妙地融合到以前流传下来的10种杂耍中,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体验。 之后,联系何书胜的杂技小院演出的人增加了。

【快讯】吴桥杂技:乡村小院里的传承与坚守

杂技不仅是艺术,精神的传承也很重要。 何胜表示,杂技是吴桥文化的瑰宝,老艺人是吴桥杂技的灵魂,年轻人是杂技艺术的未来,杂技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杂技精神和文化根脉的延续。

何书胜迅速发展杂技小院,时刻关注着当地杂技老演员的晚年生活。 他说:“老师把技术传给了我们,我们必须让他们负责,让他们放心。

在何书胜看来,杂技团不仅仅是演出团体,更像是自己和弟子们的家。 他的弟子大多是家里有困难的孩子,也有孤儿。 几十年来,他一边教徒弟们养家糊口的技术,一边用语言教学,教他们做人。 徒弟们到了适龄期,他热情地帮助孩子们准备结婚,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成功地为三个徒弟举办了婚礼,就像一个好父亲一样。

【快讯】吴桥杂技:乡村小院里的传承与坚守

作为杂技团的团长,何书胜不担心弟子们自立,总是鼓励所学的弟子们出去事业,成立自己的演出团队,让他们学习独立的经营管理。 何胜说:我们有一天老了,有一天演不下去了怎么办? 年轻人才是杂技传承的希望。

如今,何书胜杂技团演员超过100人,常年承担全国各种演出任务,带动周边村庄的杂技事业。 十里八乡的人们知道这里有杂技小院,在农闲时期一听到锣鼓声,一定会有人来这里看何书胜的弟子们表演魔术、狮子舞、气功的绝技。 长大了,一些心思细腻的观众可以学习一些魔术,然后回家给孩子们看。

标题:【快讯】吴桥杂技:乡村小院里的传承与坚守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