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7字,读完约3分钟

《10年,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完成,5.3万卷全部免费共享,一键直达》这一年8月发布的微信公共平台复印件,至今仍在转发和浏览。

在这个文案热度不退的背景下,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文古籍只有4200本、5.3万卷,而国内现有的汉文古籍约300万本、3000万本,中国古籍的数字化能否跟上世界的步伐

其实,近年来,国内许多图书馆都将藏书古籍数字化,仅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库在线发表的古籍就超过3.2万册,是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的8倍,是全国各图书馆在线发表的古籍。 中文古籍的故乡在中国,大部分中文古籍保存在中国,中文古籍数字化的主力也在中国。 来自历史深处的古籍,走出善本书库,走向互联网,走向越来越多网民的阅读生活。

【快讯】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国图60%善本数字化研究的生态在这里发生变化

十几年前,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学院教授薛龙春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 连续两年的暑假,他去国图读书。 当时,高铁还没有开通,从南京到北京坐特快列车需要10个多小时,单程硬卧票在200元以上。 到了北京,薛龙春住在国图附近的招待所,设施很简单,每天100元,住的话半个月。

【快讯】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乘着时间,花钱读书的体验不太好。 虽然说要读书,但实际上是在看缩微胶卷。 为了保护古籍,国图的许多善本已经被拍成了缩微胶卷,网民必须用专门的机器浏览这些胶卷。 薛龙春所瞩目的明末清初学者的着作,大部分如张镜心的《云隐堂文集》和《云隐堂诗集》,共四十卷。 即使在翻胶卷、浏览、抄写胶卷的同时,有时需要重新审视某个地方的复制品,也不能随意跳跃,只能将胶卷一张张倒带,其效率无法想象。

【快讯】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年9月,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上线的消息传来时,薛龙春不太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直到自己上网搜索测试,他才弄清楚。 这不是空话。

这几年,我向熟悉的朋友、学生和一些国外学者推荐了这个存储库。 反映出他们很有用。 薛龙春说,他不仅通过这个资源库浏览古籍,有时还会通过它进行一些校对,如果没有这个资源库,也许还得再去一次北京,校对一些字。

【快讯】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学界对中华古籍库的评价有共识。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沈乃文说,年公布的中华古籍库一举扭转了此前中国古籍数字库建设滞后的局面。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杜泽逊认为,中华古籍资源库等古籍数据库将改变古籍整理研究的生态,具有里程碑意义。

【快讯】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网民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互联网,注册后即可远程阅读和调用中华古籍资源库的古籍数字影像,完全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障碍,实现了古籍资源的共享。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介绍说,国家图书馆是国内古籍收藏量最大的单位,其收藏的汉文古籍在品种和版本数上居国内首位。 目前,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善本古籍中有60%已经在中华古籍库中在线发表。 除善本古籍数字化外,国图还于年启动了普通古籍数字化项目和少数民族复印古籍数字化项目。

【快讯】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古籍数字化服务是图书馆界迟早要做的事,应该比晚做早做,比封闭开放,比推社会走,不如我们自发前进。 对于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有这样的认识。

标题:【快讯】数字化古籍:走出深闺待人识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