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0字,读完约3分钟

原标题:中国科幻小说最缺少的不是想象力

年初《流浪地球》大获成功,许多人为中国科幻文艺欢呼的春天到来了。 暑假科幻电影《上海堡垒》的票房超出预想,让很多人悲观,在科幻电影之前感到漫长的道路。 在悲喜之间,反映出人们对科幻文艺的高度期待的同时,中国科幻文艺折射出离高峰还有一段距离。

【快讯】中国科幻最缺的不是想象力

比想象中还要古老地流传下来

文学、艺术是展示人类想象力的优秀媒体,虚幻的文艺将人类的想象力推向了极致。 但是,社会长期以来认为中国人缺乏想象力。 理由是,美国拍了很多科幻电影,总是可以大胆地想象未来。 因为中国科幻电影屈指可数,银幕上充满了时代剧,很多不是想象未来,而是追溯过去。

【快讯】中国科幻最缺的不是想象力

这种看法似乎不是这样! 中国的科幻文艺虽然起步晚,和一点点的国家有差距,但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想象力,中国文艺更是从很久以前就有了想象力。

居住在华夏大地的各族人民世代沿袭万物之灵的神话思维,这种思维不仅反映在文案中记载的文艺作品中,而且形成了从《山海经》到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明清神魔小说的基本脉络,嫦娥奔月等口头传诵的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等。

【快讯】中国科幻最缺的不是想象力

新时期文学既吸取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精髓,又挖掘了中国古代文学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沃土,最终以寻根文学、西藏小说、新笔记小说为主线,韩少功、莫言、贾平凹、扎扎

文学自晚清传入中国以来,在螺旋式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本土化战略。 1993年,《科幻世界》杂志的重新改版,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跨世纪正式展开。 这20年间,何慈康松(何夕、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作为领头羊,引领着中国科幻文艺的走向。 年,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 这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首次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的最高奖项。

【快讯】中国科幻最缺的不是想象力

除 四大天王外,以星河、潘天海、柳文扬为代表的70后科幻作家群通过多样性的主题素材创新,拓宽了中国科幻文学的边界。 2005年以后,80后作家群以自信的姿态继承70后科幻作家,开始真正中国化的科幻创作,代表人物陈楸帆、飞重氢、夏茄等寻求融合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学、民间神话和现代科幻小说。

【快讯】中国科幻最缺的不是想象力

中国科幻电影的最后,科幻文学走来走去,踉踉跄跄。 从20世纪80年代的苦涩尝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勇探索,直到1980年,上影厂推出了新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珊瑚岛的死光》。 之后,出现了《霹雳贝》、《大气层消失》等科幻电影。 年初,国产科幻大作《流浪地球》更是爆款。 虽然许多国产科幻电影具有科普意味深长、视觉效果差的缺点,但创作者仍散发着想象力的翅膀。 因此,中国人在不缺乏想象力的同时,也在文艺行业存在幻想之前就传了出来。 这是国产科幻文艺的强大基础。

【快讯】中国科幻最缺的不是想象力

民族化、本土化探索是未来之路

同为舶来品,科幻比魔幻现实主义所经历的中国化过程更长、更复杂。 科幻小说自晚清传入中国以来,已有100多年,科幻电影自1938年的《60年后上海滩》至今已有80多年,但中国科幻文艺却长期陷入模仿之中。 从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70年后科幻小说家的作品中也可见欧美科幻风格的顽固烙印。 文学就是这样,作为后发者的科幻电影也一样。 长期以来,国产科幻电影从故事到技术,都从内而外地追随着好莱坞模式。

标题:【快讯】中国科幻最缺的不是想象力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