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5字,读完约2分钟

绵阳信息网以绵州钱板为表演艺术,来源于民间的创造,也为民间所传承,在民间得到宣传。 绵州金钱板兴起于清朝,流行于民国时期。 早期(清代)多用于乞丐乞讨,后来发展成曲艺表演形式。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进入书场、茶馆表演,20世纪80年代绵州金板这门表演艺术达到历史高峰,流传至今。

【快讯】涪城区非遗:绵州金钱板

绵州金钱板,又称金钱板三才板,是四川金钱板的继承和快速发展,表演者左手拿着两块竹板,右手拿着一个竹板打击伴奏说唱。 因其中两块竹板镶有铜钱,在绵州流行而得名。 歌曲通俗易懂,句型变化鲜明,字数不限,段落最后一句有点拖拉,其演唱是前辈艺人在川剧高口等曲牌中改编而成。 绵州金钱板表演技术是涪城历史文化的缩影,是绵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特有的方法记载了当地的风土民情,具有很高的价值。

【快讯】涪城区非遗:绵州金钱板

王浩(艺名王浩天)出生于1982年。 从小学习技艺,擅长川剧的变脸、金钱板、竹琴的和谐剧。 2005年得到绵州金钱板传承者朱长贵老师的真传,学习了金钱板。 在此期间,在朱长贵老师的介绍下,邹忠新大师亲自演唱绵阳金钱板,并谱曲详细讲课。 学习金钱板后,王浩再次改革创新唱腔、打谱、金钱板,使其金钱板的音质、唱腔更加合理化、接地气,并且在创作金钱板的唱词方面,创作出了符合时代主题、有说服意义的作品。 目前,王浩已成为涪城区绵州金钱板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快讯】涪城区非遗:绵州金钱板

现在,绵州钱板这门表演艺术,从艺妓开始数不胜数,濒临失传。 作为传承者,王浩承担着传承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金钱板,学习金钱板的技术,让绵州的金钱板在涿城乃至绵阳生根开花。 (绵阳日报社所有媒体记者郑金容整理)

【快讯】涪城区非遗:绵州金钱板

蒋小莉

标题:【快讯】涪城区非遗:绵州金钱板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