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福州6月19日电题:血雨腥风的职业生涯记忆中的哪个经典红色形象

新华社记者

军服、绑腿、草鞋,背后背着竹笠,这几乎成了人们心中最熟悉的红军战士形象。 这些记忆中的经典红色形象,承载着血雨腥风的岁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竹笠最生动的红色形象

福建省长汀县博物馆展出了当时红军笠工厂印刷工农红军四个大字的铸铁模板,以及当时采用的桶和剪刀等工具。

1929年3月11日,红四军从江西省首次进入闽西。 3月14日,长岭寨包围歼灭战打响。 这一天,长汀县解放,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红色政权。

长汀地方党史专家赖光耀介绍说,长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红四军在大量手工业坊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根据部队需要建设数十家为部队服务的军需工厂,其中有红军笠工厂。

1932年冬天,红军笠厂支书廖二子听取红军士兵投诉,生产的尖塔斗笠笨重难以携带,也不方便采用,还经常撕衣服,不适应战斗生活的需要,很快召集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改革创新。

原尖笠顶改为卷藤平顶,竹片剪子端改为竹帘卷端,竹叶原料再加一张油纸原料,笠面印桐油,&lsquo。 工农红军四个大字,笠面左右涂了鲜艳的红色五星。 赖光耀说。

1933年秋,红军笠厂从家家户户制笠的长汀南山谢屋村等地招募了100多名工人,产量迅速增加。 仅1934年长征前9个月,工人们昼夜兼程生产斗笠20多万只,确保红军官兵和红卫队员全员拥有红军斗笠。

这些笠从长汀笠工厂出发,伴着红军官兵走上了艰难的长征道路。 许多红军战士在后来的回忆复制品中,都深刻地提到了具有如此显著苏区特征的斗笠。

草履不可缺少的战术物资

与 笠相比,草鞋是长征期间红军更重要的战术物资。

像草鞋这样的容易现场采访,只需要做简单廉价的鞋,红军就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翻山越岭继续远征。 长汀县南山镇的中复村义务红色解说员钟鸣说。

当时的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刊登了“如何处理草鞋问题”的文案,他说,红军开始长征时,由于准备不充分,许多士兵赤脚行军,频繁生病。

这篇文章还要求把处理部队的草鞋提到重要位置,减少病人,加强红军的战斗力,提出处理草鞋的具体方法。

红军想尽各种办法在当地采访,使用秸秆、麦草、玉米秸秆、乌拉草等材料,手工制作鞋子。 虽说鞋底不耐磨,但在那个艰难的时代,这双鞋成了士兵的必需品。 钟声响起。

红军从长汀出征前,苏区人民昼夜加班做草鞋。 编一双草鞋送给红军,表达了我们人民的心。 亲人翻山越岭,穿着长征北上打敌人。 这首歌谣是红军和苏区人民水深火热的历史见证。

年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罗炳辉传》详细记载了松毛岭保卫战和红九军团从长汀中复村出发的史实,其中不乏区、乡苏联政府干部选择布鞋、草鞋,多只鞋沾上泥土的感人事迹。

标题:【快讯】血雨腥风的承载 记忆中的哪些经典红色意象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