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科伦坡5月7日电特稿:洛阳锺下对话丝路文明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

新华社记者朱瑞勋爵唐璐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一角,静静地伫立着石碑。 数百年的岁月磨练了石碑上许多字,但一行字还很清楚:大明皇帝把太监、王贵通等寄给了佛世尊&hellip。 … 。

这座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由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乘船带到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 石碑上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刻着对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的赞扬和奉献。

时间过得很快。 六百年前,郑和船队沿海上丝绸之路访问这个印度洋明珠国,云帆高亢,昼夜星辰齐国,干预他的狂澜,如履裙摆。 六百年后,中斯两国考古学家共同进行了实地考察,使用洛阳铲,对话丝路文明,寻找共同的记忆,铭刻了中斯文明交流的新丰碑。

【快讯】“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

600件瓷片连接千年的海路

公元4世纪至5世纪以后,由于南亚、东南亚和中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斯里兰卡不仅成为印度洋重要的贸易枢纽,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斯里兰卡考古学家苏达尔·尚·维拉·克纳特纳告诉记者。

年,上博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合作,共同研究了斯里兰卡境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遗迹的遗存,深入探索了中斯贸易、文化、宗教交流的历史。 从去年8月开始,中斯组织首次进行联合考古,调查发掘斯北部贾夫纳地区20多个遗迹点,发现了中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陶瓷等遗物。

【快讯】“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

贾夫纳半岛与印度大陆隔海相望。 史料记载,斯里兰卡有最早的港口。 在此次贾夫纳地区阿雷皮蒂遗址发掘中,中斯联合考古队发现了中国陶瓷残片600余片,时代多为北宋晚期。 这些瓷片不仅证实了近千年前兴起的中国商贸交流,而且对研究当时中国陶瓷在海外的贸易和流通有着重要的作用。

【快讯】“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

中方团队介绍,阿勒皮蒂遗址出土器物以广东地区的西村窑、潮州窑为大宗,器皿有碗、盘、盘、壶等。 另一个青白瓷唇腭裂也很常见,可能是福建窑场的产品。

北宋后期,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靠近广州港的西村、潮州等窑瓷也因交通而走向了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 这次在阿勒皮蒂遗迹中还发现了耀州窑青瓷碗残片9张。 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名窑,现在位于陕西省,这也证明了美丽的北方瓷器在当时的外卖瓷器中还有一席之地。

【快讯】“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

不仅斯里兰卡北部,东部、南部、中部等许多地区都从中国出土了陶瓷碎片和硬币。 维拉特纳说,斯中考古合作大有裨益。

一棵洛阳刀片的证词不一样

在中国考古专家带来的众多设备中,斯里兰卡的同行尤其对洛阳的刀片感兴趣,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尖端呈u形的刀片。

洛阳铲原被盗墓贼使用,现已成为国内考古勘探常用的工具。 我们的这把铲子可以通过勘探深层土壤,判别土质、土色,来简单迅速地确认土地上是否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中联合考古队员王建文告诉记者,洛阳铲证实了中斯考古方法的差异。

标题:【快讯】“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