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1字,读完约2分钟

中新社西宁4月11日电题:青海丹加尔刺绣:针尖凋零的毛皮艺术

作者李隽

傍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吃过晚饭的李万梅拿出雪白柔软的皮革准备刺绣。 灯光,皮革上的藏族姑娘美丽敏捷,散落在姑娘身边的羔羊天真无邪。

小羊最可爱的是小卷毛。 大羊卷大,小羊把线分成多股,卷小,刺绣才薄而精巧。 李万梅说要捋一捋手上的羊毛线。

李万梅手中的刺绣是中国西部特有的特色皮绣。 皮绣源于青海省湟源县丹猊尔古城,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湟源是古羌人生活的地方,是内地至西部牧区至西藏的交通要隘,也是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

丹猜尔皮刺绣取材于各类特制皮料,采用毛线、皮绳、马尾、马鬃和线、绒、棉等多种颜色的刺绣线,以盘、蓄、绒、辫、刺绣等针法制作而成的民间手工工艺品,形象鲜明

52岁的李永清是青海湟源县人,丹猊下尔皮绣的传承人之一。 1992年,她创办技能培训学校,从事青海民间手工艺制作的创业培训。 2006年,李永清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和绣娘,开始皮绣手工艺品的研发。

皮革最大的优点是没有经纱,所以不能出错。 如果绣错拆了,整个作品就不好了。 绣的针眼怎么绣也取不出来,所以绣的要求很高。 李永清说,越是精致的作品,越不允许出错,特别是在皮上刺绣,可以多尝试刺绣的技巧。

李永清说,皮绣面临的挑战首要是技术。 由于皮绣是一种失去的技术,一点点的民间继承人已经去世,原始资料偏差有限,以前在简单的皮质实用品上绣过花,现在是工艺品,要求更精细。 给牛和羊的毛线上色,或者一次性测试毛线的粗细等都可以选择。 许多刺绣针法已失传很久,但在现实刺绣制作中,需要慢慢摸索,需要根据现代人的审美制作符合现代人口味的刺绣,因此将刺绣作为工艺品推向市场,等于重新开始。

【快讯】青海丹噶尔皮绣:针尖散落的“皮毛”艺术

目前,丹猊尔皮绣已成为青藏高原民间艺术之绝,产业进入市场,许多产品销往国内外,尤其受到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关注和认同。 丹猊尔皮绣也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填补了中国刺绣类的空白。

由于制造工序多而繁杂,所以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刺绣刺绣姑娘。 38岁的曹守英是李永清的第一个学生,现在成为了合格的刺绣姑娘和技术讲师,她经常教偏远农村妇女技术,希望她们能用身边的皮毛刺绣美好的生活。

我希望皮绣走得更远。 通过提高皮绣的实用性进入千家万户。 此外,通过培养民间手工艺人才,积极继承和保护皮绣手工艺。 李永清说。 (完)

李志

标题:【快讯】青海丹噶尔皮绣:针尖散落的“皮毛”艺术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