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2字,读完约3分钟

高雅不等于曲高和寡居(娱乐圈)

赵东升

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在理念上走了一些弯路。 不接地气,不了解市场,不诱惑观众的审美取向,出来的是有点三难的作品。 演奏困难,演出困难,理解困难,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很难听。 这样的音乐,不过是孤芳自赏,恐怕自己也欣赏不了。 在民族音乐界,这样失败的作品曾经很多。

【快讯】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高雅不等于“曲高和寡”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

根本原因是作曲家盲目参考西方的作曲理论和潮流,把作曲作为炫耀的手段。 他们对民族音乐不太了解,作品不伦不类,乍一看听起来像含有那样的民族元素,但听起来不像民族音乐。 旋律生涩,观众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样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这样的音乐,似乎有点水准,但离人们的审美取向还有很明显的距离。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西方出现了许多这样的先锋作品。 当然探索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我们知道这条路不能走的情况下,追求这种风格,这些手段就是,它会聚集人气,装神弄鬼。 在受到质疑的时候,这样的创作者往往拿出骗人的理论为作品背书,但技术永远为艺术服务,音乐首先是听觉艺术,不好,什么都是徒劳的。

【快讯】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高雅不等于“曲高和寡”

幸运的是,现在很多音乐人,特别是中青年作曲家吸取了经验和教训,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逆转。 近年来,中央民族乐团稍受欢迎的优秀作品,如《印象国乐》、《玄奘行》等,是在新的创作理念指导下产生的成果。

很多人认为民族音乐是高雅的艺术,但高雅不是曲高和寡居。 民族音乐来自生活,是民众最熟悉的东西,容易产生共鸣。 在各种音乐会上,我们仔细观察观众的反应和媒体的反馈,让那些作品演奏时,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这样的作品往往是能与听众产生共鸣的好作品。 这是我自己创作时不懈的追求。

【快讯】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高雅不等于“曲高和寡”

民族音乐高于生活,通过创作得到提高,使观众感受到原始小调无法表达的情感内涵和思想认识。 去年,我创作了大型管弦乐团“山水重庆”,融合了大量重庆民谣,发展迅速,尽了最大努力,展现了其积极乐观、坚韧的重庆精神。 在重庆公演的时候,一个女孩流泪了,她说:“我从来没有这么自豪过成为重庆人! 这句话是对我作品最大的肯定。

【快讯】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高雅不等于“曲高和寡”

目前,许多民族音乐采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反之亦然。 例如,几年前很火的谭维维的“华阴老腔”就是其领导人。 这样的结合不是坏事,但是对创造者的要求很高。 每种音乐都有自己的音乐语言。 你必须同时了解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 只有知道各自的特征在哪里,才能知道应该如何融合,相互衬托。 更重要的是,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区分谁是主线。 事实上,民族音乐还有相当多的非专业人士创作,作曲方法不成熟,运用了许多民族音乐的元素、曲调,但格调不高。 例如音乐,使用爵士乐的节奏型和声进行,洋溢着民谣的曲调,民间小调没有任何提高。 这样的拼凑,只叫组合,不是真正的融合。

【快讯】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高雅不等于“曲高和寡”

民族音乐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许多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每门艺术都有时代性,当民族音乐还停留在《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这样的老三篇时,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 音乐运营商必须挖掘和继承传统经典,更重要的是实现创新性的快速发展、创造性的转变。 从近年的创作来看,我们已经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标题:【快讯】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高雅不等于“曲高和寡”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3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