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6字,读完约3分钟

他的一生专注于建设设计,没有节日和星期天的他一边围绕欧美各国的建筑,一边主张合并和积累,反对向外国献媚。 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现代骨骼,以前流传下来的灵魂,自然服装。

3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抗日名将戴安澜长子戴复东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各界人士和民众自发前来,送上这一生献给中国建筑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老年人的最后一段路。

戴复东先生1928年出生于广州,1952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在同济大学任教。 半个多世纪来,作为著名建筑学和建筑设计专家,戴复东主持设计,建设了近100个工程,留下了许多经典佳作。

戴复东回忆说,父亲戴安澜将军在缅甸抗日中牺牲后,母亲一个人抚养家里的兄妹,生活困苦,他肩负着生活的重担,养活了家人。 当时,只有工科才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养活家人,但他从小就喜欢画画。 因为我选择了与绘画相关的建筑专业。 他还说,父亲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没有违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正义,因此他像父亲一样,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为目标。

【快讯】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戴复东院士

离告别式开始还有1个小时,在龙华殡仪馆的告别大厅外送行的人在增加。 超过八旬的古城卫士阮仪三也来到现场,在留言簿上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 大厅外,同济大学的年轻学子们打着黑白字沉痛的旗号,悼念复东先生和现代骨以前流传的灵魂自然衣,装饰着来自各界人士的花环。 现场大屏幕上不间断地播放着戴复东先生一生各时期的照片,让来送行的人们追忆着中国当代100位建筑师之一的一生。

【快讯】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戴复东院士

礼堂中间有一张戴复东的遗像,照片中的戴复东身穿黑色西装,系着蓝色图案的领带,面带笑容,眉目祥和。 复东一生的伴侣、同为建筑设计大师的吴禄生献给戴先生的花环上写着同甘共苦命根连,被泡相淋湿数十年,爱妻吴禄生哭泣。

【快讯】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戴复东院士

感谢当天吴禄生坐在轮椅上,和家人一起送别戴复东的家乡亲戚、受教的弟子和老朋友的同事。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教授表示,进入古稀之年的戴复东先生成立了同济大学高新技术设计研究所,担任所长,开展轻钢混凝土轻板住宅系统和产业化研发,探索住宅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晚年的卧床期间,他依然关心着中国建筑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同济大学建筑学科的快速发展献策。

【快讯】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戴复东院士

导师戴复东先生一生都把建筑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他强调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感,强调建筑创作必须与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相结合,建筑艺术必须与建筑技术相结合。 这些诚挚的教诲使学生受益终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钱锋说。

【快讯】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戴复东院士

戴复东先生的学生,毕业后在学校任教的陈金寿、吕雅雅和陈锡山眼中,戴复东先生的伉俪和蔼、师德高尚、技术精湛,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是从建筑幼儿园到毕业的引路人。

退休前从事机械设计的钱伯南是看了报纸讣告特地来的。 20世纪60年代,由于工作关系,他联系戴复东请求指导,戴先生二话不说,戴先生很谦虚,大体上进行性指导,但不干涉业务。 印象很深,我永远怀念他。

标题:【快讯】上海各界人士送别建筑大师戴复东院士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