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1字,读完约3分钟

重庆漆艺第六代市级传承者陈芷月在漆艺业者制作漆器( 8月10日拍摄)。 新华社吴燕霞摄影

新华社重庆11月11日电题:重庆漆器:昔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华社记者吴燕霞

这些漆器饰品、茶具、餐具最畅销,结合漆器艺术和实用品这一步骤是正确的。 今年38岁的陈芷月是重庆漆艺第六代市级传承者,在她的漆艺工作室,四面墙壁满是大小、各具特色的漆器,其中不仅有以前流传下来的漆器艺术品,还有多件陈芷月创意融入新元素的漆器实用品。

【快讯】重庆漆器:昔日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漆器的国家,重庆漆器是中国漆器的代表之一。 重庆漆器起源早,技术精湛,大大受益于山城阴天、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合漆树生长。 20世纪,重庆与北京、扬州、福州齐名中国四大漆都,重庆漆器也一度闻名,不仅在国内外技术美展上获得荣誉,而且多次作为国礼闻名海外。

【快讯】重庆漆器:昔日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庆漆器的头发装饰技术极具地方特色,特别以对胎体进行彩色、抛光、螺钿蛋壳镶嵌、堆朱等头发装饰技术而闻名全国。 陈芷月介绍说,发饰技术是中国以前传承的漆器技术的重要门类,丰富了重庆漆艺作品的光润坚滑、色彩富丽、装饰纹样。

【快讯】重庆漆器:昔日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8年6月,重庆漆器饰毛技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岁拜师以来,陈雪月有18年的漆器制作经验,见证了重庆漆器的繁荣和衰落。 20世纪80年代,重庆漆器常用于外贸出口,不愁订单。 但是受到市场的冲击,以前流传下来的漆器在批量生产和销售上没有特点。 陈世月说。

加上 领域的衰退,漆器制作过程多,周期长,原材料匮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和继承流传至今的技术。 陈芷月掰手指数,重庆大漆器工艺的传承人已经不到10人,其中有一位九十几岁的老师,不会做漆器了。

陈雪月说,以前流传的漆器工匠的培养周期短则三五年,长则几十年,这样的培养模式不适应现在的环境。

犯困时,转念一想,陈芷月和大师王宗秀在一所职业大学为学生上课,普及重庆以前流传的大漆知识和技法,与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课堂交流,选择探索漆器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之路。

我们简化了以前流传的漆艺制作流程,将制作理论系统化教育,缩短了培养周期,越来越多的学生理解了这个流程,变得有趣了。 陈世月说。

过去,漆器是达官贵族的专利,常常作为艺术品装饰陈列。 陈芷月说,现在我想走亲民、接地气、实用品和艺术品相结合的道路。 只有让漆器回归大众生活,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陈锡月开设的漆艺业者设计了许多不同风格、低价位的产品,实现了实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 另外,她通过微店等网络平台销售漆器产品,更多的顾客预定给她。

以前流传下来的手工艺传承,必须与新元素融合,这也是目前多位工匠的共同选择。 大家都想在保存以前流传下来的核心流程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和创新。 陈世月说。

标题:【快讯】重庆漆器:昔日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6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