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2字,读完约3分钟

关于清代沈复自传文学《浮生六记》,前人有幽幽的芳香,有令人心醉的评论。 至今,这部作品仍是具有悠久生命力的文学经典。 经过新改编,上海大剧院出品、江苏演艺集团昆剧院出演的同名昆剧将于年内首次上演。

该剧由青年编剧罗周执笔,施夏明、单雯分别出演沈复、艺妓,由青年导演马俊丰执导,创作伊始就备受业界瞩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表示,《浮生六记》是前人今天留给人的宝贵文学遗产,展现了个人心性的灵光,戏曲舞台长期期待着这样的主题素材。

【快讯】《浮生六记》:当“江南文学”遇上昆曲

《浮生六记》与上海缘分浅

着名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称赞说,浏览《浮生六记》让他感到十分庸俗的压迫和人身痛苦,而女主角艺母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性。 在书中,沈复和妻子艺母积极乐观、平静而适应的家庭生活,展现了以前江南学者的雅趣和生活品位。

【快讯】《浮生六记》:当“江南文学”遇上昆曲

沈复生前只有手稿流传,埋藏70多年后在苏州旧书店被发现时,只剩下4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摇滚记愁》《浪游记快》,于1877年经由上海申报馆首次印刷,很快备受欢迎

上海不仅是这个文学遗珠的新生之地,也是舞台改编作品的福地。 1943年,费穆编著的戏剧《浮生六记》在卡尔登大剧院(今长江剧场)首演,从此,《浮生六记》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舞台艺术。 首先1944年越剧名家徐玉兰、筱丹桂、傅全香等演的同名越剧,近年来被改编为北京、苏州等地的戏曲院团上演。 《浮生六记》遇见昆曲是必然的。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先生经常说,作为江南文化的第一代表剧种之一,昆剧在文人的生活、感情的表现上有更细腻典雅的一面。 昆剧上演《浮生六记》,唤醒现代人所追求的以前文人的精神生活状态和古典生活美学。

【快讯】《浮生六记》:当“江南文学”遇上昆曲

展示超越爱情的人物品格

作为沈复的自传随笔,《浮生六记》中回忆了他和妻子陈艺依赖的生活,两人虽然是布衣蔬菜,但意气相投,是安贫乐道。 但是,妻子因病放手,全文充满了深深的悲伤基调。 昆剧的舞台上有爱情的经典。 例如,兴衰变幻到唱不完,无法弹奏悲伤感叹的《长生殿》。 情不自禁,就像自古以来就很深的“牡丹亭”。 同样是恋爱主题的素材,《浮生六记》在舞台化、戏曲化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摆脱新事物呢?

【快讯】《浮生六记》:当“江南文学”遇上昆曲

中国戏曲学会执行顾问、戏曲评论家薛若琳认为,现代改编应牢牢抓住《浮生六记》的三大主题音乐、趣味、愁,进行生动的舞台演绎。 薛若琳说,对于以前流传的文学价值的重新发现和舞台转换,必须充分尊重原作人物的基本命运和人格力量,充分尊重原作的地域风格和美学风格。

【快讯】《浮生六记》:当“江南文学”遇上昆曲

与可爱的桔子不同,主人公沈复是老文人的代表,他性格懦弱,容易意志消沉,越过原来美好的生活变得贫穷,支撑他生命的只有妻子桔子的理解。 面对这样的主人公,现代观众能在同情、理解的同时接受他吗? 同时,散文式的《浮生六记》戏剧冲突不强,必须跨越舞台,保持感情的强烈、细腻,在文案、形式上挑战舞台的改编。 对此,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卢昂认为,要重点描绘爱的崇高、生活的艰辛、精神的充实、对爱的精神的安慰。 着名编剧毓锡认为艺母和沈复爱的可爱之处是谁也不知道。 这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文人宝贵的独立品格。 依靠爱情故事,可以表现出这种不俗的品质。 这就是苏东坡所说的,风流不为人知。 (童薇菁)

标题:【快讯】《浮生六记》:当“江南文学”遇上昆曲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