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0字,读完约3分钟

光明日报记者郭超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希望再次见面。 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将海南民谣推向了世界。 这并不是中国民谣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在两年前g20杭州峰会的文艺汇演上,最有名的中国民谣“茉莉花”以全新的方式表现出来,“难忘的茉莉花”震惊了与会各国的领导人。

【快讯】民歌本是源头水 “久久相见才有味”

《中国民谣大会》现场光明照片/视觉中国

《难忘的茉莉》杭州公演现场资料照片

在文化娱乐方法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民谣的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可以看出具有多种非遗留属性的民谣正在式微。 要在以前流传民谣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动荡中发掘出新的魅力,不仅要流行一两首歌,还需要长期工作,就像在海南民谣中唱的那样,只要长时间见面就很有味道。

【快讯】民歌本是源头水 “久久相见才有味”

1、从以前就流传着民谣。

民众口传的口头文化是以前传下来的,知识阶级口传的笔记文化是以前传下来的,是中国文化两大以前传下来的。 文学家叶舒宪认为以前流传下来的民谣来自民间,反映了民众的声音,饥饿者的歌及其食、劳动者的歌及其事,都是民众创作民谣的情况。

【快讯】民歌本是源头水 “久久相见才有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民谣大国,从《诗经》的国风、汉乐府、南北朝民谣、敦煌曲语,到明清时调乃至现代歌谣,源远流长。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书禄说,文人作品多为医生创作的雅文学,民谣多为无知草场的民众演唱的俗文。

【快讯】民歌本是源头水 “久久相见才有味”

民谣既是民间文学也是民间音乐。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新诗的迅速发展,全国掀起了新民谣运动。 改革开放后,以新的词曲风格和新的表演方法出现的新民谣散发出新的魅力,特别是融合了流行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新民谣,《故乡》、《珠穆朗玛》、《沂山小调》等就是其代表。 近年来,一些新民谣融合了前所未有的民谣和时尚流行元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快讯】民歌本是源头水 “久久相见才有味”

央视《中国民谣大会》节目总执笔邓婧说:“中国民谣有40多万首,涉及冠婚葬祭、生产、劳动、国家历史的方方面面,在许多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唱不好就生活也无法交流,民谣是一个民族的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对民谣有距离感,不是民谣本身小,而是提供民谣的平台太少了,大家很少真正接近民谣。

【快讯】民歌本是源头水 “久久相见才有味”

2、民谣是美丽的中国

民谣是口述历史,民谣是美丽的中国。 这是“中国民谣大会”的推广语。 向世界歌唱中国民谣,我们也有成功的例子。 陈书禄以《茉莉花》(花调)为例,这首歌在我国多个省份流传,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1924年完成的《图兰朵》中介绍说,《茉莉花》歌曲是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 很明显,“茉莉花”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国民谣。 民谣的经典化离不开一定时代人们的价值观,离不开一定主体的价值观、价值态度,离不开主体在阅读、传达中的新鲜生命力。 陈书禄说,中国民谣风格丰富多样,但朴素清新是中国历代民谣的首要美学风格。

标题:【快讯】民歌本是源头水 “久久相见才有味”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