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6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 首博一楼B展厅为观众拓展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省省区市21个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组成的天道,路边马尼山将人们引向雪域圣地,与藏族和藏族历史文化密切。

【快讯】沿“雪域天路”追寻文明印记

生命禁区的文化正在萌发

走在雪域的天道上,记者首先看到了西藏文化的溯源性。 在大众的普遍印象中,古代的青藏高原几乎都是生存禁区,荒凉干燥。 真的是这样吗? 随着西藏昌都卡若遗址的发掘,各种证据表明,青藏高原早在4500年前就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比较发达的原始文化。

【快讯】沿“雪域天路”追寻文明印记

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陶罐,造型丰富优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制陶的最高水平,堪称西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代表作。 陶器在古代多为生活用具,但在卡若遗址发现的双体陶罐独特的形状及其唯一性并非普通的生活用具,而是氏族部落举行重大祭祀和庆祝活动时采用的仪式,意义可能特殊。 显然,恶劣的自然环境阻止不了文化萌芽的步伐,藏族及其文化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留下了多处清晰的痕迹猴子面具,猴子传说起源甚早,黄金面具和天珠反映了古象雄国的观面葬俗。

【快讯】沿“雪域天路”追寻文明印记

高原雪域的文明交流

高原的地理环境难以前进,这不能阻止人们交往的脚步。 在西藏石器时代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黄河流域文明的印记。 展览会上有蚂蚁地区出土的黄金面具,制造年代为公元3世纪,是属于古象雄国的陪葬品,可以说是蚂蚁文化财产中最具代表性的。 以黄金面具为陪葬品的文化现象广泛存在于当时的欧亚大陆。 因此,这个黄金口罩可以说是古代文明交流的见证。 展览室里还有织有汉字王侯的锦缎。 这是西藏西部首次发现的汉地丝织物。 这两件文物都证明,从2000年到1800年前,西藏西部已经与南疆、南亚次大陆密切相关,通过新疆与中原、中亚及欧亚草原交流。

【快讯】沿“雪域天路”追寻文明印记

另外,阿里地区出土的类似甲木墓地的、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表明,至少在1800年前,茶叶就被运到了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 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丝绸之路有横穿青藏高原的分支。 这条绵延不断的高原丝路,连接着不合并时期的古代西藏、中原、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通互联网。

【快讯】沿“雪域天路”追寻文明印记

而且松赞干布建立西藏王朝后,西藏与外界频繁交流。 展品有拉萨大昭寺提供的兽首胡人纹银壶。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发现,供奉在大昭寺。 记者观察到银壶是由银片制成的,壶身刻有生动的图像,其中弹琵琶的样子和敦煌壁画中的琵琶一样。 弹着琵琶的男人带着日月头饰,让人联想到来自中亚西亚地区的苏萨诺奥、栗特文化。

【快讯】沿“雪域天路”追寻文明印记

此次展览的重量级展品——唐代画家阎立本绘制的《步辇图》,越来越证实了兽首胡人纹银壶所反映的历史价值。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向唐太宗寻求和亲的史实。 中禄东赞穿的长袍是四川产的拟萨珊、栗特格式,参考《步辇图》的服装样式可以看出,银瓶的人物服装在西藏王朝时代很流行。 《步辇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绘画之一,具有宝贵的历史价值,证明了松赞干布时期唐蕃使者互访的频率。 《布画禄东赞请婚图唐卡》《布画金成公主进藏图唐卡》等文物也是唐蕃友好和平往来的有力说明。

标题:【快讯】沿“雪域天路”追寻文明印记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2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