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5字,读完约4分钟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 此时,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种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在线展览、直播等活动尤为突出。 互动小程序、与播音员的互动… … 人们越来越觉得云刷馆成为流行趋势。

只是,把博物馆搬到云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博物馆打破次元的墙壁可能不容易。

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迁入云端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受疫情影响,各活动与观众的亲密接触越来越多。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陆续开展了94个主题活动,其中包括博物馆全景展示、数字展厅等50个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文物观赏等15个直播活动。

感兴趣的是,以参加直播的博物馆为中心推出短篇视频等产品,利用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帮助观众感受身边的博物馆。

浙江文博圈也开始了一系列的直播活动,5月13日至19日浙江省的光影·首次发售。 云观看文博云的直播活动,组织浙江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宁波博物馆等进行7朵云的直播。

另外,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于13~14日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中心,邀请了4名专家,举办了在线主旨报告会。

另外,今年的上海将整合直播、云展览、在线讲座、有声导游等在线资源,建设云上博物馆日。

甜甜圈的在线展示和直播

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前几天,中国国家博物馆新举办的永恒东方红云展览,利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等数字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建设了浸渍展览厅,以各种高科技手段拓展着人们的展览体验。

展示卫星、手提电脑等10余件展品的3d模型,供观众欣赏、交流。 几个h5小程序也将适时发售,邀请观众,用五线谱演奏《东方红》,穿着宇航服与东方红一号合影留念。

将博物馆转移到网上有多种方法。 疫情期间,不仅故宫,全国许多有名的博物馆都举办了云游模式。 主播们化身为播音员,带领观众的方方面面。

甘肃省博物馆不断探索直播模式。 据统计,该博物馆2个小时数小时的在线直播实时在线人数达到90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超过50万人,参观人数超过该馆年客流量的半数以上。

也有观众认为,通过直播获得基础知识,以此为契机对历史和文化产生兴趣,想进入博物馆也是件好事。

打破维度的壁垒? 可能没那么简单

多连接云,有人取笑,认真的博物馆更接地气,被称为最近的硬核网红。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打破次元的墙壁就这么简单。

稍微讨论一下博物馆是否应该越来越多的在线发力。 有人认为直播和在线展览便于传播知识;也有人认为博物馆的一大功能是在现场展示陈,引起观众的思考,所以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网上,在线总是辅助手段。

另外,及时的互动一直被认为是直播的中心价值之一。 但是,有网友说,博物馆播音员解释时,观众提出问题,有时很难得到反馈。 有些播音员是本宣科的,解释不灵活。

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系教授魏峻解体后,根据以前流传的思路,此前许多博物馆可能致力于在线提供会场服务。 在线展示的文案设计可能会导致消费心不够,观众满意度下降。

撬动博物馆ip的宝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将人们联系得更紧密。 博物馆只是藏在象牙塔里,这也不现实。

对比了目前博物馆移动云端后出现的问题,有网友提出,在线参观+在线阅读辅导可能是个好的处理方法。

实地参观博物馆,人们可以通过实物感受历史和文化。 但是,目前博物馆的陈办法并不容易把所有文物的知识、故事都展示出来,在线展览、直播正好可以弥补短板。

魏峻认为,技术支持、文案展示等更加成熟,今后在线展示、讲座、直播等将逐渐常态化。

博物馆的影响很大,不能只局限于会场内。 魏峻提出,未来博物馆可以考虑以多样化的玩法提高线上活动的互动性、知识性,线上展览也可以吸引观众,在哺乳线下共同撬动博物馆ip的开发。 (上官云)

:郭成

标题:【快讯】搬上“云端”的博物馆:打破“次元壁”有多难?

地址:http://www.mahamoni.com.cn//myjy/17039.html